1938年3月-1945年8月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和保育院分布图

发布日期: 2025-09-30 15:32:41 UTC      

分类: 近现代地图

标签: 保育会   

地图来源

1938年3月-1945年8月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和保育院分布图来源于《中国抗日战争史地图集》, 本地图集是1995年武月星在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地图集,是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地图出版社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合编的,本地图的比例尺为1:14000000。

该《图集》是海内外第一部全面反映中国抗日战争史的综合型专题地图集。 它系统地反映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 无条件投降约14年历史中各阶段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政区等方面的内容。

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和保育院

日军侵占了中国华北、华中大片土地之后, 对中国人民进行烧杀抢掠,学校、家庭毁于旦夕, 战火中的儿童流离失所,饥寒交迫。为了抢救这些沦陷区的儿童, 国共两党妇女界的代表宋美龄、邓颖超、 李德全等团结爱国人士及宗教界人士,发起、筹备、 创建了“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成立大会于1938年3月10日 在汉口召开。大会宣布要以艰苦奋斗和团结抗战的精神, 抢救和保育祖国的下一代,把他们培养成为新中国的建设人才。 大会选举蒋介石、毛泽东、林森、周恩来、冯玉祥等56人为理事。 3月19日,保育会首先在汉口成立了第一所保育院——临时保育院, 收容难童。此后,全国各省市和地区纷纷响应,相继建立了分会。

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成立后,政府拨给的津贴很少, 主要靠宣传动员来征募经费,以抢救、运送和保育难童。 《妇女生活》杂志是宣传介绍保育会的重要阵地, 保育总会也出版了《战时儿童保育会》、《保育通讯》等刊物, 对外进行宣传,号召各界为了民族的下一代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保育会经济委员会负责人李德全、郭秀仪为募捐做了许多工作, 并带头认捐了几百名儿童的生活费用。1938年5月, 日军对武汉的轰炸加剧,保育会在继续抢救新难童的同时, 及时将武汉的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收容的保育生分批撤离, 安全地送到大后方进行教育。

在抗战八年里,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在大后方先后建立了 53所儿童保育院,收容保育了难童3万余名, 使他们不但免于战火的摧残,而且受到文化教育, 得以健康成长。战时儿童保育院一般收容15岁以下的儿童少年, 分别送入保育院的幼儿部和小学部学习。保育院制定“教导实施大纲”, 实行“保教合一”、“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 为了使逐渐长大的保育生受到更多的教育, 后来还设立了国立中学。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和 以捐款人命名的思克职业学校,都选收保育生进行培养。

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是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产物, 是中国妇女运动的伟大成果。罗淑章、蒋褴、杜君慧、 赵君陶等数百名妇女界领袖,为了中华民族的下一代, 含辛茹苦,鞠躬尽痒。他们以辛勤的劳动,造就、 培养了一大批有用人才。

相关地图

1938年12月-1939年9月八路军115师挺进山东作战在线地图

地图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