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分类列表

地图分类列表


地图引用

1931年9月-1945年8月少数民族抗日活动在线地图

发布日期 :2021-12-27 03:10:41 UTC      

分类 :近现代地图

地图来源

1931年9月-1945年8月少数民族抗日活动在线地图 来源于《中国抗日战争史地图集》,本地图集是1995年 武月星在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地图集,是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地图出版社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胜利5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合编的, 本地图的比例尺为1:18000000。

该《图集》是海内外第一部全面反映中国抗日战争史的综合型专题地图集。 它系统地反映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 无条件投降约14年历史中各阶段的军事、政治、经济、 文化、政区等方面的内容。

少数民族抗日活动

少数民族的抗日活动是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各地的少数民族和汉族同胞一起, 自发地组织起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抗日武装, 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抗日救亡斗争。满族、蒙古族、 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朝鲜族、赫哲族等族 人民在黑龙江的胪滨(满洲里)、呼伦(海拉尔)、漠河、 宁安等地,吉林的永吉(吉林)、延吉、和龙、汪清、 珲春、依兰、方正、抚远、虎林、勃利、密山、磐石、 敦化、额穆、蚊河等地,辽宁的宽甸、凤城、庄河、海龙、 临江、安图等地抗击日军,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当战火燃向热河、察哈尔、绥远时,这里的蒙汉各阶层人民 团结一致,奋起反抗日军的入侵,抗日武装活跃于归绥、 张家口、奈曼旗、大青山南麓、平绥铁路沿线、西公旗、 伊克昭盟等地。

“七•七”事变后,除上述少数民族外,回、高山、畲、黎、 壮、毛难、侗、布依、苗、彝、白、瑶、土家、水、京、 仫佬、傈僳、景颇、傣、佤、拉枯、,哈尼、崩龙、阿昌、 维吾尔、柯尔克孜、哈萨克、土、东乡、乌孜别克、撒拉、 裕固、保安、藏等少数民族也投身到抗日活动的洪流中。

在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各类回民抗日武装深入敌后, 开展游击战争,配合主力部队作战,粉碎日军“扫荡”, 巩固抗日根据地,对抗日战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著名的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将一支两三百人的队伍 发展到2000余人,率军作战870余次,歼敌3.6万余人, 令日伪军闻风丧胆。

大西南是少数民族较多的地区。这里的少数民族在广西的钦州、 防城、邕宁、上思、抚绥、武鸣、临桂、阳朔、灵川、融安、 柳城、宾阳、上林、玉林、博白、陆川、北流、兴业等地, 云南的腾冲、龙陵、德宏、畹町、怒江两岸、元江地区, 以及贵州的独山等地,组织各类抗日队伍, 给日本侵略者以有力的打击。

在东南沿海地区,畲族、高山族、黎族等少数民族,在浙江、 福建、台湾、海南岛等地,发动武装起义,组织自卫团 (人民自卫队)等,建立抗日根据地, 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掠夺和统治。

湘鄂西是大西南的屏障,这里的土家族、侗族、 苗族同胞保家卫国,毅然奔赶抗日前线, 为全民族抗战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与此同时,处于抗日后方的大西北和西藏、西康、四川等地, 各少数民族群众与汉族群众一起,在交通运输、捐钱捐物、 组织抗日团体等方面积极参与抗日战争,成为抗日前方的坚强后盾。 在新疆,成立了“各族人民反帝联合会”, 开展了大量支援抗日的活动。在宁夏、陕西、甘肃、 青海等地,回族人民成立了抗日救国团体, 组织抗日武装奔赴前线;其他各族人民也积极投身抗日。 在青海、西藏、西康、云南、川湘边,藏族等少数民族 同胞为修建滇缅公路、康青公路、川湘公路, 保证康藏印驿运线(抗日运输线)畅通, 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

相关地图

1931年9月18日-1945年8月14日正面战场重要战役在线地图

1933年5月-10月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对日抗战在线地图

1931年9月-1937年12月东北抗日游击队战争形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