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湿地水鸟的基本概况及其分布特征

中国湿地水鸟的基本概况及其分布特征


发布日期: 2016-11-01 更新日期: 2016-11-01 编辑:jiping 浏览次数: 7097

标签:

摘要: 基本概况及其分布特征 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有湿地水鸟12目32科271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水鸟有10目18科56种,属国家保护的有益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水鸟有10目25科195种。按居留型可分为夏候鸟、冬候鸟、留鸟和旅鸟4类,其中大部分是候鸟和旅...

基本概况及其分布特征

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有湿地水鸟12目32科271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水鸟有10目18科56种,属国家保护的有益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水鸟有10目25科195种。按居留型可分为夏候鸟、冬候鸟、留鸟和旅鸟4类,其中大部分是候鸟和旅鸟。在亚洲57种濒危鸟类中,中国湿地内就有31种,占54%;全世界鹤类有15种,中国有记录的就有9种,占60%;全世界雁鸭类有166种,中国湿地就有50种,占30%。

我国湿地水鸟的分布是与各地的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特点相适应的。北方处于寒温带和温带,种类以夏候鸟和旅鸟占优势;南方处于亚热带和热带,种类以冬候鸟和留鸟占优势。很多水鸟都是在北方繁殖,到南方越冬。

中国分布有湿地水鸟262种,其中潜鸟目4种,䴙䴘目5种,鹈形目8种,鹳形目34种,红鹳目1种,雁形目50种,鹤形目28种,鸻形目121种,佛法僧目11种;含国家重点保护物种52种,一级重点保护的有黑鹳、白鹳、东方白鹳、朱鹮、中华秋沙鸭、白鹤、赤颈鹤、白头鹤、黑颈鹤、丹顶鹤等;二级重点保护的有42种;世界受胁物种42种;白肩黑鹮、白鹤、黄颊麦鸡、黑嘴端凤头燕鸥为极危物种;白腹鹭、海南鳽、栗头鳽、东方白鹳、朱鹮、黑脸琵鹭、鸿雁、中华秋沙鸭、白头硬尾鸭、丹顶鹤、小青脚鹬、勺嘴鹬等为濒危物种;斑嘴鹈鹕、卷羽鹈鹕、黄嘴白鹭、秃鹳、小白额雁、红胸黑雁、花脸鸭、棕颈鸭、云石斑鸭、青头潜鸭、赤颈鹤、白枕鹤、白头鹤、黑颈鹤、花田鸡、林沙锥、黑嘴鸥、遗鸥等为易危物种。

中国湿地水鸟的地理分布,在北方以温带和寒温带种类为主,夏候鸟和旅鸟占优势;在南方以热带和亚热带种类为主,留鸟和冬候鸟占优势;同时,许多湿地水鸟表现为北方繁殖,南方越冬。由于中国疆域辽阔、南北跨度大,从热带到寒温带,从东南部的低山热带至高原中西部的高寒带,加之受季风气候的影响,使我国不同类型湿地水鸟的分布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潜鸟目鸟类均为北极圈和北半球寒温带的繁殖鸟,游禽,除红喉潜鸟在我国东北有繁殖外,其他在中国均为冬候鸟和旅鸟。

䴙䴘目鸟类为广布性游禽,其中小䴙䴘为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和非洲的留鸟;赤颈䴙䴘、角、黑颈䴙䴘在北半球寒温带和我国北部地区繁殖,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为它们的越冬区;凤头䴙䴘在欧亚大陆为繁殖鸟,在我国的北方和青藏高原为繁殖鸟,在北方部分地区为旅鸟,而在长江以南地区均为冬候鸟。我国鹈形目鹈鹕科和鸬鹚科湿地水鸟中,3种鹈鹕均为冬候鸟,在部分地区为旅鸟。绿背鸬鹚在日本繁殖、海鸬鹚在阿留申群岛繁殖、红脸鸬鹚在西伯利亚一带沿海和北美太平洋沿海繁殖,这3种鸬鹚在我国北部沿海多数为夏候鸟,在南部沿海为冬候鸟;普通鸬鹚在欧亚大陆的温带至我国长江以北各地为繁殖鸟,在长江以南地区至东南亚热带地区为冬候鸟;黑颈鸬鹚分布于印度及东南亚群岛,我国仅发现于云南省,为夏候鸟和留鸟。

鹳形目为广泛分布于北半球寒带和寒温带以外地区的大型涉禽,我国分布有鹭科、鹳科和鹮科鸟类34种。其中鹭科鸟类最多,有23种,鹳科和鹮科分别有5种和6种。除青藏高原的中心地区外,鹭科鸟类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以热带至中亚热带地区种类最多,且多数为夏候鸟和留鸟。白鹳、东方白鹳和黑鹳在我国北方地区繁殖,在长江以南地区越冬;彩鹳和秃鹳分别为我国热带至中亚热带地区的夏候鸟和旅鸟。朱鹮原来在中国自长白山至秦岭—珉山地区、再至浙江沿海均有分布和繁殖,并在其繁殖区的南部越冬,偶见于台湾和海南,但目前国内仅见于秦岭南麓洋县一带。黑头白鹮和白琵鹭在我国北方繁殖,南方越冬;白肩黑鹮和彩鹮分别为云南西南部和东南沿海地区的旅鸟;黑脸琵鹭在东南沿海地区越冬,东北地区繁殖。

红鹳目鸟类分布于除大洋洲以外的大陆温暖水域,我国只有大红鹳一种,仅在新疆有分布记录,为旅鸟。

雁形目鸟类在中国仅有1科,即鸭科。鸭科鸟类广泛分布于除南美北部和非洲西北部以外的地区,中国有50种,且有两个集中繁殖区和一个集中越冬区。北方为中国鸭科鸟类的主要繁殖地,多数种类以暖温带的北界为其繁殖区的南限,其中两个集中繁殖区分别在东北中北部和新疆最西部。而长江流域以南地区为其集中越冬区,且多数种类以中亚热带的北界为越冬北限。

中国有鹤形目湿地水鸟2科,即鹤科和秧鸡科。鹤科鸟类为大型涉禽,除南美洲外,全球其他各地均有分布。中国记录有鹤类9种,其中在我国东北地区繁殖的种类最多,如蓑羽鹤、白鹤、白枕鹤、白头鹤、丹顶鹤等;而蓑羽鹤和灰鹤还分别在新疆天山及至内蒙古东部一带繁殖。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最主要的鹤类越冬区,如白鹤、白枕鹤、灰鹤、白头鹤和丹顶鹤等均在该地区越冬。黑颈鹤在青藏高原东北部繁殖,在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及贵州高原海拔较低处越冬。秧鸡科鸟类为广布性中小型涉禽,除极地、雪线以上的高山和沙漠以外,几乎遍及全球各地。其中分布在北方的种类多数为迁徙性种类;分布在热带地区的种类多为留鸟,亦存在扩散和局部迁移性种类。我国记录有19种秧鸡科鸟类,从东北至华南的季风区和新疆、甘肃较湿润的中温带与暖温带地区为其主要繁殖区,并以长江以南及东南沿海地区为主要越冬区,其中留鸟型种类较集中分布在中亚热带至热带地区。

鸻形目鸟类是全球性分布,亦是我国种类最多的一类湿地水鸟,它们以北半球为主要繁殖地,在春、秋季集大群迁徙。我国分布有鸻鹬类77种,多数种类在欧亚北部或北半球北部繁殖,部分种类的繁殖区可南伸至我国的北方地区。因此,鸻鹬类在我国主要为冬候鸟和旅鸟;部分种类为繁殖鸟;亦有少数种类在我国为留鸟,如铜翅水雉、鹮嘴鹬等。

中国分布有鸥类44种,有两种分布类型,即北方型和南方型。北方型种类大多数在我国为冬候鸟或旅鸟,且多在亚热带以南地区越冬,只有少数种类可在我国北部的新疆天山和东北的湿润地区繁殖。南方型鸥类在我国为季风区夏候鸟,且较集中分布于台湾、海南和东南沿海,有些种类还成为该区域的留鸟。

佛法僧目翠鸟科鸟类为攀禽类湿地水鸟,国内共记录有11种。除普通翠鸟可分布于新疆北部和西部外,其他种类均限分布于我国的季风区;在中亚热带以北地区为夏候鸟,极少数为旅鸟;不少种类在中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为留鸟,如斑头大翠鸟、普通翠鸟、蓝耳翠鸟、三趾翠鸟、鹳嘴翡翠、白胸翡翠、冠鱼狗、斑鱼狗等。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