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选择在大山包专访国际鹤类基金会驻中国项目官员李凤山

为什么选择在大山包专访国际鹤类基金会驻中国项目官员李凤山


发布日期: 2016-05-16 更新日期: 2016-05-16 编辑:from_marsh 浏览次数: 5377

标签:

摘要: 为什么选择在大山包专访国际鹤类基金会驻中国项目官员李凤山 记者(以下简称记):首先请你介绍一下国际鹤类基金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 李凤山(以下简称李):国际鹤类基金会(ICF)是1973年由美国人让·索伊和乔治·阿其博创建的一个非盈利性民间自然保护组织,其宗旨...

为什么选择在大山包专访国际鹤类基金会驻中国项目官员李凤山

记者(以下简称记):首先请你介绍一下国际鹤类基金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

李凤山(以下简称李):国际鹤类基金会(ICF)是1973年由美国人让·索伊和乔治·阿其博创建的一个非盈利性民间自然保护组织,其宗旨是:通过提供关于鹤类的经验、知识,激发人们的兴趣,致力于挽救世界范围内的鹤类及其栖息环境。

让·索伊和乔治·阿其博两人都曾是康乃尔大学的博士生,他们在进行鹤类研究和撰写博士论文时,深深地被鹤类的美丽和神奇所吸引。同时,令他们深感担忧的是世界上许多种鹤类处于濒危的境地,他们决心创建一个从事鹤类研究和保护的基金会。自1983年以来,ICF已经建成了办公大楼、游客中心、图书馆、宾馆、鹤类展览中心,以及一个拥有100多只鹤的大型饲养场。世界15种鹤类在这里都可见到。

记:ICF主要从事哪些工作?

李:ICF的主要工作包括环境教育、科学研究、生境恢复和保护、饲养繁殖、鹤类再引入,尤其在鹤类的饲养繁殖方面,ICF作出了巨大贡献。ICF由一个26人组成的董事会管理,科学顾问组成员包括中国著名鸟类学家郑光美和王岐山教授等21位国际知名鸟类学家和鹤类研究者。ICF还得到了10000多名会员的大力支持。

目前,ICF的野外工作正在逐步扩大,已在全世界22个国家直接参与了40多个项目。如在美国正在实施建立美洲鹤东部迁徙种群的行动;在塞内加尔、埃塞俄比亚等非洲20多个国家为黑冠鹤及其栖息地的自然保护制定了行动计划;在越南帮助保护濒危赤颈鹤的越冬地区及其他湿地稀有鸟类等。

记:ICF在卫星跟踪大山包黑颈鹤的研究项目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李:主要是提供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ICF为该项目提供了6万美元的经费,并安排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指导、协助。

记:为什么选择在大山包?

李: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非常高,机构健全;并且大山包是黑颈鹤东部越冬种群最大的栖息地。2001年至2003年,ICF与云南省林业厅等单位合作进行过“云贵高原越冬黑颈鹤数量调查”项目,对大山包调查点的工作情况特别满意,奠定了良好的合作基础。

记:ICF以前有没有在别的国家开展过类似的研究项目?

李:有过。1998年2月,ICF曾在不丹的邦德岭给一只亚成体黑颈鹤安装了一个卫星信号发射器,对其进行卫星跟踪。研究结果表明:在不丹越冬的黑颈鹤,途经西藏的日喀则,到西藏中北部的申扎繁殖,在中国境内停留地的活动范围为20平方公里。这一实验性工作的开展,说明目前人们对黑颈鹤迁徙途中的停歇点、活动范围、栖息地所知还很少,也为正式开展黑颈鹤卫星跟踪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记:你如何评价该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

李:非常好。尤其捕鹤工作进展得十分顺利,这是项目能够实施的关键环节。而且保护区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把捕捉到的鹤照料得非常好,几只鹤目前的状态都很不错。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