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28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17462

标签:

摘要: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从经济结构的角度看: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以种植业为主、家庭饲养业为辅的特点。 (2)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3)从生产方...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从经济结构的角度看: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以种植业为主、家庭饲养业为辅的特点。

(2)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3)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4)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

(5)从发展区域的变化看: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的转移过程。

关于小农经济

(1)小农经济的特点

(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3)生产主要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的脆弱性。

(2)小农经济的影响

(A)积极影响

①在小农经济下,农民自给自足,生产积极性高,推动了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②在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小农经济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求,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③奠定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保持了中华文明的传承性和延续性。

(B)消极影响: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封闭性、保守性等特点,导致人们具有“安土重迁”的思想,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土地制度的演变

(1)演进

①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原始农业时代,土地属于氏族公社集体所有,由所有公社成员共同耕作,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②奴隶社会:奴隶主贵族土地所有制,又称“井田制”。土地为周王所有,诸侯对土地拥有使用权,向周王纳贡。

③封建社会: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步瓦解。战国以来形成三种主要封建土地私有制(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和自耕农私有土地)。

(2)影响:土地兼并日益严重,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土地兼并严重影响政府赋税收入,财政恶化;农民失去、减少土地,被迫租种地主土地。随着土地兼并加剧,两种矛盾突出起来。一是农民与地主的矛盾,二是封建国家同地主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发展将出现两种结果,一是封建政府采取抑制兼并的措施,使兼并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二是直接导致农民战争的爆发。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