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


发布日期: 2016-11-01 更新日期: 2016-11-01 编辑:jiping 浏览次数: 5349

标签:

摘要: 地质地貌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主体由兴隆山、马衔山山地及山间谷地组成。在构造上属祁连地槽褶皱系与秦岭地槽褶皱系之间的秦祁中间隆起带之东南端。次级构造单元为青石岭一马衔山横断带的马衔山褶穹和兴隆山褶凹。前震旦纪和震旦纪这里接受了一套地槽型的砂岩、粉砂岩、泥质岩、酸性...

地质地貌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主体由兴隆山、马衔山山地及山间谷地组成。在构造上属祁连地槽褶皱系与秦岭地槽褶皱系之间的秦祁中间隆起带之东南端。次级构造单元为青石岭一马衔山横断带的马衔山褶穹和兴隆山褶凹。前震旦纪和震旦纪这里接受了一套地槽型的砂岩、粉砂岩、泥质岩、酸性与中酸性火山碎屑岩、中基性火山岩及碳酸盐岩等巨厚沉积物。吕梁运动使其褶皱回返,形成了马衔山倒转复式背斜的构造轮廓,并伴随有不同性质的断裂活动,在其后期产生较强烈的混合岩化,形成了广布马衔山区的各类混合岩。加里东运动使本区进一步遭受区域变质作用,奠定了兴隆山复式向斜的构造特征。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在本区不甚强烈。但新构造运动较为活跃,使本区不断上升,尤其是第三纪初的强烈差异性升降运动,使马衔山和兴隆山沿古老断裂带以断块形式大幅度抬升,抬升幅度达3000m以上。由于地表的快速上升,流水迅速切割古夷平面,形成非常陡峻的侵蚀沟谷,且在两山之间的断陷谷地和山前地带接受了更新世以来的各类堆积物。

水文

保护区内地质构造特殊,地貌形态独特,气候条件优越,由于这些因素在空间分布和作用强度上存在很大差异,形成了保护区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多种地下水类型。

在黄土丘陵地区仅在黄土底部有隔水泥岩存在时,在泥岩风化带与黄土层中可储存少量裂隙、孔隙潜水;或黄土底部裂隙发育时,水渗入到基岩形成基岩裂隙潜水。在基岩裸露区,基岩网状风化裂隙发育,有利于大气洚水渗入,形成基岩裂隙潜水,水量较为丰富,在兴隆山与马衔山广泛出露。在基岩裸露的高山区,雨量相对较多,基岩裂隙发育,为裂隙水的补给提供了有利条件。因地形切割强烈,地下水排泄条件畅通,所以潜水径流路程短,常以基岩裂隙泉或坡积层泉的形式沿山坡排泄,也可以潜流的形式从高处向低处移动,泄入沟谷中成为沟谷潜流的一部分。黄土丘陵地区降水多以地表径流形式排走,渗入的水则常沿黄土与下伏基岩接触面以湿地或泉的形式排泄,若下伏基岩裂隙发育,潜水可下渗到基岩裂隙中形成基岩裂隙水。河谷与沟谷地区的潜水主要分布在河漫滩及一级、二级阶地的砾石卵石层中,受河水及侧向潜水的影响较大,在保护区分布较少。

气候

本区地处内陆中高山区,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内降水较丰富,日照适中,气温较周围偏低。根据有关资料统计,保护区年平均气温在1~6.4℃,1月份平均气温-9~-8℃,7月份平均气温13~18℃。

受地形与海拔高度的影响,保护区气候垂直分布较明显。2600m以下地区年日照时数2100~2670h,年平均气温2.5~6.4℃,极端最高气温32.6℃,极端最低气温-28℃,≥10℃活动积温1577.5℃,年平均降水量400~600mm,年平均蒸发量918.6mm,无霜期65~123d;海拔2600m以上地区,年日照时数1370~2000h,年平均气温1~2℃,年平均降水量600~800mm,无霜期46~65d。

土壤

1.栗钙土

2.山地灰褐土

3.亚高山草甸土

4.高山草甸土

植被

保护区内分布有森林、灌丛、草原、高山灌丛草甸等植被。按照群落学一生态学分类原则,将保护区植被划分为6个植被型,20个群系组,30个群系。

1.寒温性针叶林

2.落叶阔叶林

3.落叶阔叶灌丛

4.常绿阔叶灌丛

5.草甸

6.草原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