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汴河沿岸的城市

唐宋时期汴河沿岸的城市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26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5705

标签:

摘要: 唐宋汴河的前身是隋炀帝大业元年(605)三月,发河南郡男女百万余开凿的沟通河、淮的通济渠。由于古代文献记载不一,学术界对于隋通济渠自梁郡(今商丘)以下的流向,究竟走彭城(今徐州)会泗水南流入淮,还是经永城、宿州、灵璧取东南直路至古泗州(今盱眙北,已没人洪泽湖)...

唐宋汴河的前身是隋炀帝大业元年(605)三月,发河南郡男女百万余开凿的沟通河、淮的通济渠。由于古代文献记载不一,学术界对于隋通济渠自梁郡(今商丘)以下的流向,究竟走彭城(今徐州)会泗水南流入淮,还是经永城、宿州、灵璧取东南直路至古泗州(今盱眙北,已没人洪泽湖)入淮,争议颇大。本节所述仅涉及唐宋汴河即由板渚(今荥阳汜水镇东北)引河东南流,经汴州(今开封)、陈留、雍丘(今杞县)、襄邑(今睢县)、宁陵、宋州(今商丘县)、谷熟、永城、宿州、灵璧、虹县(今泗县)至泗州人淮的运道。汴河自隋朝开凿,历唐、五代、北宋、至金朝初年堙废,先后通航五百余年,自唐朝中叶起,曾是维系中原王朝政治中心和江南经济重心联系的大动脉。因为汴河水源长期引自黄河,泥沙倶下,河床淤高,北宋政府一直靠筑堤培岸、岁岁疏浚来维持。宋金南北分治以后,汴河转漕作用锐减,金人又不维护,河道很快淤塞。鉴于商丘至灵璧之间汴河顺直,高厚的河床即被改作车路,元明以前一直是河南与安徽之间的驿道。因多数路段处于汴河河槽之中,故当地人又称之为槽子路。考察途中,在濉溪县三铺乡石圩子村宿(县)永(城)公路北侧临时挖开的一条探沟内,清晰地看到汴堤夯土与河床淤沙的土层关系,从而证明时至今日,永城县至灵璧的公路依然修筑在原汴河的河身或堤岸上。

截止于北宋末年,汴河沿岸的州府县城共有14座,镇11座,除开封、雍丘(今杞县)、应天府(今商丘县)、虹县(今泗县)四城起源较早,汉代就已筑城,其余皆随通济渠(汴河)开通而出现。汴河沿岸城镇位置的选择,也是需要考虑到汴河航船上、下行的航速和航程,较均匀地分布;而且多就水陆交会点设置,城镇内普遍建有横跨运河的桥梁,以利南北往来。这一要点在北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 日僧成寻溯汴河自泗州至汴京的日记中有详细的记载:

虹县,“有大桥,即出船”。
灵璧镇,“大桥下宿”。案:原书作“史头县”,从前后行程推考,当指灵璧,时尚未升县。
柳子镇,“有大桥”。
永城县从大船(桥)下拽船,桥无柱,以大材木交上,以铁结留。宿州以后皆如是”。案:成寻描述的这种汴河桥就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所绘的大跨度拱桥,便于行船,照此记载,宿州至开封之间的汴河桥皆为高跨度拱桥。
鄭阳镇,“有大石桥,鄭阳市桥。过三百步又有大桥”。
南京会亭镇,“停船,有大桥”,案:原书作“南京迎应亭”,疑即会亭镇。
宋州谷熟县,“从大桥下过行”。
南京应天府,“至南京大桥南停船宿……大桥上并店家灯炉火千万也,伎乐之声遥闻之”。“辰时拽船从桥下过店家,买卖不可记尽。经二里至次大桥外停船”。
宁陵县,“有大桥,河边有宁陵县驿”。
襄邑县,“有大桥,广大县也,卖买店家繁昌”。
雍丘县,“至东京汴州雍丘县停船,有大桥”。
陈留县,“至东京陈留县宿,有大桥”。以下东京开封府诸桥从略。

成寻的日记讲到他的船每每皆在大桥下过夜,桥上有市,人夜灯火万千,买卖繁昌,店家多得不可计数,歌舞之声很远就能听到。为了让船工上岸买卖,成寻两次路过宿州皆停船逗留多时。当时规定汴河内的船只在宿州一次上岸出售的干姜不得过三十石,南京应天府不能超过五十石,反映沿河城市交易买卖的频繁使官府不得不有所干预和限制。汴河桥市的买卖活动,无论从空间位置、或是时间规定上,无疑都是唐朝中期以后市坊制度解体和夜禁制度驰废的结果,也是刺激沿河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受汴河水运码头和桥渡职能的限制,汴河沿岸的城市布局形态亦呈现跨河为城,以一条市街为主干,有别于北方平原一般州县城市的特点。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