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州郡县由虚入实的变化-土断

侨州郡县由虚入实的变化-土断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22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5011

标签:

摘要: 侨民流寓初期,因为流离失所,生活艰难,享受优免待遇,自然有其合理性。但当侨寓时间一长,侨民已经安居乐业,而且失土恢复无望时,他们享受的特殊照顾就要使政府蒙受不少损失,于是土断办法就随之而生。所谓土断,就是将侨流人口的户籍断定在侨居地上,使之可以附着在名副其实的...

侨民流寓初期,因为流离失所,生活艰难,享受优免待遇,自然有其合理性。但当侨寓时间一长,侨民已经安居乐业,而且失土恢复无望时,他们享受的特殊照顾就要使政府蒙受不少损失,于是土断办法就随之而生。所谓土断,就是将侨流人口的户籍断定在侨居地上,使之可以附着在名副其实的政区之上,以便按时按地征收赋税。现在习惯上已把籍贯作为一个单独的概念,其实籍是户籍,贯是本贯,一指户口,一指故乡,并不一样。如果不出现侨寓现象,则籍和贯可以配合一致。如果侨寓他乡,则户籍在新居地,就与本贯相分离。简单地说,土断就是使客籍成为本贯的措施。可以想象,土断的政策的某些措施必定要遭到侨民的抵制,尤其是豪门大族的不满。因此整个东晋南朝时期,由中央下达土断条格有十次之多,从东晋咸和年间直到陈代天嘉元年,延续百余年之久。而各级地方政府依照土断条格进行的小范围或地区性土断还不计在内。

由于侨州郡县只是社会集团,并没有境土,所以土断的主要任务就是让这些州郡县有生根落脚的实土,像一般的政区那样。但设置侨州郡县之时,只是从侨流人民的本贯出发,随意给定政区的名称,任意性很大,形态相当复杂,土断的难度也就很大。其实与原州郡县体系一致的侨州郡县体系并不多见。原州郡县一经侨置,就发生许多变化,大体说来,有这么几种形态:

(1) 沦没只一州一郡一县,而因为侨人的分散,却同时侨置数州数郡数县,于是为了区别,将同名的侨州郡县加上东、西、南、北等方位词。

(2) 侨实并存。如刘宋时徐州(实)与南徐州(虚)并存。

(3) 实土恢复而侨置不废。东晋义熙中,收复青州,而南方所侨置之青州不废,而为了区别两个青州,竟将原青州加上北字。益州江阳郡寄治武阳,后原郡恢复,改称东江阳郡,而侨郡不废。

⑷实土恢复而原政区建置不恢复,只留侨置政区。如《晋书》徐州彭城郡有武原、傅阳二县,而《宋书》无,仅南徐州南彭城郡领有武原、傅阳两侨县。

(5) 以侨州领原郡县。如《宋书•州郡志》中豫州寄治睢阳(即淮南寿春),而遥领淮北的汝南、新蔡等郡县。

(6) 侨置已废之旧郡(国)、县。如汉代之广川郡,早已废,而东晋又侨立广川郡于扬州。楼烦、阴馆亦汉旧县,魏晋废,而东晋雁门侨郡却有楼烦、阴馆两侨县。

(7) 因侨置而改原王国或原县为郡。如平原、乐陵、清河、太原在西晋为王国,侨置改为郡。义成、松滋原为县,侨置亦为郡。

(8) 侨置县,而稍改其原县名。如冀州平原郡领侨平昌县(原西平昌),同州高阳郡领侨新城县(原北新城),又秦州南安郡领侨桓道(原猸道)。

(9) 侨置郡县另创新名。如益州始康郡领始康、领城、谈、晋丰等县,郡县名皆新创。这样做的原因有一是流民来源成分复杂,无法以一地命名;二是以军户所立侨县,因军人恒为流寓之人,故无 乡里之号。

侨州郡县的设置已有如上的任意性,而在设置以后又“省置交加,日回月徙;寄寓迁流,迄无定托;邦名邑号,难或详书”,处于很不稳定的状态。土断就是整理任意设置和变化无常的侨州郡县体系,使之由虚幻而入现实,与原有的行政区划体系相合为一。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