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哀牢山自然保护区的动物资源

云南哀牢山自然保护区的动物资源


发布日期: 2016-05-16 更新日期: 2016-05-16 编辑:from_marsh 浏览次数: 7530

标签:

摘要: 按中国动物地理区划系统,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属东洋界、中印亚界、西南区、西南山地亚区。地理分布上特点是:亚热带和热带种类占优势,也有些温带的种类。由于保护区动物区系正处在东、西、南、北各亚单元交替部位,因而种类丰富复杂,过渡性质明显。 动物区系 1.哺乳动物资源 ...

按中国动物地理区划系统,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属东洋界、中印亚界、西南区、西南山地亚区。地理分布上特点是:亚热带和热带种类占优势,也有些温带的种类。由于保护区动物区系正处在东、西、南、北各亚单元交替部位,因而种类丰富复杂,过渡性质明显。

动物区系

1.哺乳动物资源

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内哺乳动物有86种(亚科),隶属8目,27科,63属,占全国哺乳动物总种数(583种)的14.8%。以林麝、灰尾兔、巢鼠等为代表的古北界成分有7种,占保护区哺乳动物种数的8.1%;以黑熊、豹猫、野猪、斑羚等为代表的广布成分有12种,约占保护区哺乳动物种数的14%;绝大多数为东洋界成分,有67种,占77.9%。

在东洋界的67种哺乳动物中,属西南区成分的有短尾猴、穿山甲、大灵猫、水鹿、赤麂等38种,占保护区哺乳动物种数的56.7%;属华南区成分的有黑长臂猿、菲氏叶猴、云豹、斑林狸等12种,属华中区成分的有毛冠鹿、小麂等4种,属华南一华中成分的有金猫、猕猴等13种。

2.鸟类资源

哀牢山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有19目,51科,83属,323种,占全国鸟类总种数的26.8%。在鸟类中,繁殖鸟和留鸟260种,占保护区鸟类总种数的80.5%;旅鸟和冬候鸟63种,占19.5%。

在繁殖鸟和留鸟中,大杜鹃、喜鹊、大山雀等广布成分有45种,占保护区鸟类总种数的17.3%;斑鸫、寒鸦等古北界成分有13种,占5.0%;原鸡、黑颈长尾雉、绿孔雀、画眉等东洋界成分有202种,占77.7%。

在东洋界成分的202种鸟类中,西南区和华南区成分的各为101种。因哀牢山山体东西两侧自然环境差异较大,鸟类的分布也不尽一致。东坡东洋界的鸟类138种,其中,西南区成分的73种,华南区成分的65种;西坡东洋界的鸟类165种,其中,西南区成分83种,华南区成分82种。

3.两栖动物资源

哀牢山自然保护区两栖类动物有2目,8科,16属,26种,占全国两栖动物总种数的11.3%。两栖纲区系,皆为东洋界种类,其中,西南区成分19种,占73.1%;华南一华中区成分3种,占11.5%,华南区成分2种,华中区成分2种,各占7.7%。国内分布仅见于云南的种有8种,占区系的30.8%。其中,拟齿蟾一种,景东齿蟾、哀牢髭蟾、哀牢蟾蜍为本区的特有种。东半球热带代表科树蛙科保护区只有斑腿树娃一种,环球热带的姬蛙科本区有饰纹姬蛙等2种,且都是亚热带分布型。横断山脉是无尾两栖目分布上甚为特殊的地区,特有种类丰富,原始类群多,地理替代现象明显。如锄足蟾科就是比较原始的类群,本区有6属,8种,分布海拔1600~2600m,可以认为本区是该科分布中心区域。

4.爬行动物资源

哀牢山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有2目,9科,27属,39种,占全国爬行动物总种数的10.1%。除黑眉锦蛇为广布种外,其余皆为东洋界成分。在保护区38种东洋界区系成分中,西南区成分有20种,约占52.6%,华南区成分有16种,占42.1%;华南一华中区成分2种,占5.3%。老挝后棱蛇只分布在哀牢山,为保护区特有种。撕蜴目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热带,保护区内的蜥蜴类为树蜥、撕虎、南蜥等,种类已显著减少,四肢退化的细蛇蜥分布于哀牢山西坡,为西南区种类。保护区蛇目种类较多,大盲蛇、癖蛇、眼镜王蛇为华南区种类,东洋界的锦蛇、游蛇,属南中国分布型的后棱蛇、颈斑蛇、斜鳞蛇,保护区都有分布。

珍惜种类

1.国家Ⅰ级保护动物

黑长臂猿、菲氏叶猴、云豹、绿孔雀、黑颈长尾锥。

2.国家Ⅱ级保护区

猕猴、短尾猴、穿山甲、黑熊、大灵猫、小灵猫、斑林理、金猫、水鹿、林麝、驚羚、斑羚、鸾鸯、雀鹰、黑兀鸾、蛇雕、红腹角难、白鸭、原鸡、白腹锦鸡、掠背田鸡、模尾绿鸠、厚嘴绿鸠、緋胸魏踏、大緋胸鹤踏、灰头鹤賴、小鸦鸦、褐翅鸦齡、红角鸦、领角鸦、雕鸦、领聘鹤、斑头鸭鹤、鹰镇、黑胸蜂虎、绿喉蜂虎、绿胸八色鸫 、眼镜蛇、眼镜王蛇。

主要珍稀种类简介

1.黑长臂猿

黑长臂猿是中国南方特有种,在保护区内的数量尚有待本底调查,但附近的无量山自然保护区确是中国长臂猿分布数量最多的保护区。黑长臂猿是现有长臂猿中最为原始的一个种,头顶上有一撮直耸的黑冠毛,又名黑冠长臂猿。体形矮小轻捷,高70~80on,体重6~7kg,两臂平伸可达1.5m。以野果、嫩枝芽、鸟卵、小鸟及昆虫为食。以小群4~5只“家庭”式群居,有一定区域。喉部有喉囊,当它“喊嗓子”时发出嘹亮的啼声,喉囊可以胀得很大。保护区内大平河坝等地每天清晨7:00~7:30可以听到10min以上的猿鸣声。该地的地上遍布粪便、残叶、果壳。在分布上因为保护区的海拔高,天敌与人为活动少,可以生活到海拔2600m,接近铁杉的范围。

2.云豹

在保护区内海拔2000m左右的松林一带有分布。它是猫科的中型兽,云豹不是豹,最初属猫属,现自成二属,重25~30kg,体长80cm左右,尾长65cm,两侧各有数块云块状深色斑纹,因而称云豹,又叫龟纹豹。有较长的犬齿(犬齿长短是猫科分属的依据)。取食范围很广,常捕食猴类、鸟类、树栖啮齿类,地面上有时捕食赤麂、野兔或各种松鼠、野鼠。

3.短尾猴

短尾猴是中国特产猴类,尾巴特别短,只有身长的1/10左右,当地叫大青猴,体形较其他称猴属种类稍大,一般体重20kg左右,保护区内多分布于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带的溪间岩壁之处。经数年断续观察,每群活动范围约0.5km2。觅食和栖息有恒定地点。区内西摩瓦河一带有20只的一群短尾猴,栖居于5棵大树上,背依陡崖立于溪流边。溪边粪便散布堆积有50kg,说明已栖居多年。

4.绿孔雀

中国产的绿孔雀,是野外雉类体形最大的种类,体重可达7~8kg,全身体羽主要为绚丽灿烂的金属翠绿色,雄鸟头顶具一直立的长形羽冠,下背具闪耀紫辉的铜钱状花斑,尾上覆羽发达而特长,形成庞大的羽屏,羽端有一椭圆形的眼状斑,尾羽短小,隐于尾屏下,初级覆羽和初羽棕黄色。母雀无尾屏,羽色也不似雄鸟艳丽。在保护区内,栖息于低海拔河谷地带的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稀树灌木草丛坡地。一般成对或一只雄鸟伴随3~4只雌鸟和亚成鸟活动,杂食性,以各种植物种子、稻谷为食,也食昆虫和其他小动物。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