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浙江地区人文现象和地域特色

明清时期浙江地区人文现象和地域特色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7-01-24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8028

标签:

摘要: 浙江地区明人王士性在《广志绎》中曾论及浙江的风俗,他将浙江全省11府分为浙东、浙西两大区:“两浙东西以江为界,而风俗因之:浙西俗繁华,人性纤巧,雅文物,喜饰搫蛻,多巨室大豪,若家僮千百者,鲜衣怒马,非市井小民之利。浙东俗敦朴,人性俭啬椎鲁,尚古淳风,重节概,鲜...

浙江地区明人王士性在《广志绎》中曾论及浙江的风俗,他将浙江全省11府分为浙东、浙西两大区:“两浙东西以江为界,而风俗因之:浙西俗繁华,人性纤巧,雅文物,喜饰搫蛻,多巨室大豪,若家僮千百者,鲜衣怒马,非市井小民之利。浙东俗敦朴,人性俭啬椎鲁,尚古淳风,重节概,鲜富商大贾。”而浙东又可因其俗,分为三个亚区:“宁、绍盛科名逢掖,其戚里善借为外营,又佣书舞文,竞贾贩椎刀之利,人大半食于外;金、衢武健,负气善讼,六郡材官所自出;台、温、处山海之民,猎山渔海,耕农自食,贾不出门,以视浙西迥乎上国矣。”他又根据不同自然环境,将浙江人文分为三类:“杭、嘉、湖平原水乡,是为泽国之民;金、衢、严、处丘陵险阻,是为山谷之民;宁、绍、台、温连山大海,是为海滨之民。三民各自为俗:泽国之民,舟揖为居,百货所聚,闾阎易于富贵,俗尚奢侈,缙绅气势大而众庶小;山谷之民,石气所钟,猛烈鸷愎,轻犯刑法,喜习俭素,然豪民颇负气,聚党与而傲缙绅;海滨之民,餐风宿水,百死一生,以有海利为生,不甚穷,以不通商贩,不甚富,闾阎与缙绅相安,官民得贵贱之中,俗尚居奢俭之半。”

王士性这一段文字十分形象地描述了浙江内部人文地域差异和特色,对我们今天理解浙江地区人文景观起了重要的提示作用。在明清时期的南方社会中,浙江人中对全国具有影响的“泽国之民”杭州人,王士性认为:“杭俗儇巧繁华,恶拘检而乐游旷,大都染南渡盘游余习,而山川又足以鼓舞之,然皆勤劬自食,出其余以乐残岁。男女自五岁以上无无活计者,即缙绅家亦然。城中米珠取于湖,薪桂取于严,本地止以商贾为业,人无担石之储,然亦不以储蓄为意。即舆夫仆隶奔劳终曰,夜则归市肴酒,夫妇团醉而后已,明日又别为计。”杭州自南宋以来,就是东南地区的繁盛之区。于是造成“杭州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除杭州人外,在明代,浙江在全国颇具影响的,有“浙(江)兵”、“钻天龙游”和“绍兴刀笔”。

所谓“浙(江)兵”,即王士性指出:“金、衢武健,负气善讼,六郡材官所自出。”明代金、衢一带的兵源最负盛名。对此,《焚余集》曰:“各处民兵,有可选用,义乌犷悍,壮士颇多。”义乌属于金华府,明代嘉靖年间,戚继光抗倭,编练新军,就是从义乌招募农民矿工,成为骁勇善战的一支部队。“钻天龙游”指明代与金华府毗邻的浙江龙游人多四出经商。据万历时人王士性描述,“龙游人善贾”,主要贩卖明珠、翠羽、宝石、猫眼之类的“千金之货”,往往只身一人“自赍京师,败絮、僧鞋、蒙茸、蓝缕、假癰、巨疽、膏药皆宝珠所藏,人无知者”。当时有“遍地龙游”之说,可见其人数量之多。“绍兴刀笔”即指“绍兴师爷”。民国时人李渔叔曾指出:“清代有所谓绍兴师爷,大抵盛于康乾时,遍布各省县幕府,司刑名、钱谷者,皆若辈为之,至晚清徒众愈多,流品亦愈冗滥矣。”有清一代绍兴人为各级政府的幕友,遍及全国各地,对当时的政治影响极大。此外,浙东学术在明清时代也曾有一时之盛,所谓“浙江学派”对清代学术发展有过重要贡献。

总之,浙江地区由于内部地理条件差异,形成不同区域的人文特色。同时,也由于浙江人独特的活跃性格,遂使这些特色具有全国性的影响。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