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至汉朝时期铜和锡的地理分布

我国商至汉朝时期铜和锡的地理分布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12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7507

标签:

摘要: 我国是发现、冶炼和利用铜矿、锡矿最早的国家之一。根据考古材料,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铜器是1977年在甘肃东乡族自治县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中发现的一件铜刀和几片碎铜块,年代约为公元前3000年。在我国先秦时期主要用铜来铸造青铜器,而秦汉以来则主要用铜来铸钱和铜...

我国是发现、冶炼和利用铜矿、锡矿最早的国家之一。根据考古材料,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铜器是1977年在甘肃东乡族自治县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中发现的一件铜刀和几片碎铜块,年代约为公元前3000年。在我国先秦时期主要用铜来铸造青铜器,而秦汉以来则主要用铜来铸钱和铜镜。无论是青铜器还是铜钱的铸造,都需要锡作为辅料。

我国的青铜器时代从商代早期开始,持续时间长达一千多年。殷商、西周是我国青铜器的鼎盛时代。20世纪以来在我国各地出土了大量制作精美的青铜器,如1976年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妇好墓”出土的青铜器多达468件、重1.6吨。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重875公斤,通耳高133厘米,横长110厘米,宽78厘米,是1939年在安阳武官村出土的迄今为止我国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被称为“青铜器之王”。经分析,它是铜、锡、铅的合金,其成分分别为84.77%、11.64%、2.79%,代表了殷商晚期青铜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商周时代出土了如此大量的青铜器,说明当时铜和锡的产量非常丰富。但是当时的铜、锡矿源在哪里呢? 一般认为中原地区铸造青铜器的原料,多数可能来自南方。《诗经•鲁颂》:“憬彼淮夷,来献其琛,元龟象齿,大赂南金。”这说的是淮夷贡献的珍宝中,有一大批南方所产的铜。在曾伯業笪铭文中,也提到淮夷,还有“金道锡行”之言。“金道锡行”就是铜、锡交易人贡的道路。春秋时的曾国,在今湖北随州市之南,位于南、北交通要道,所以“青铜原料之来源,未必不可取自南岭一带”。

锡的产地,古今均在南方,《周礼•职方》:“东南曰扬州其利金、锡、竹、 箭。”《尚书•禹贡》:“扬州锡贡。”郑玄注:“此州有锡则贡之,或时乏则不贡。锡,所以柔金也。”《考工记》:“吴、粤之金锡,此材之美者也。”战国时代,由于铁器的出现和逐渐普及,青铜工业已走向衰落,中国文明步人了铁器时代。从此以后,大量的铜不再被用来锻铸青铜器了,而是铸造了数不胜数的铜钱和铜镜,以及其他许多精美的铜器。

西汉时,铜的产地有丹阳、越嶺、益州诸郡。据《汉书•地理志》载,丹阳郡设有铜官,为西汉时唯一设铜官的郡。丹阳铜的产地,历来认为在今安徽当涂县境内,此地位于长江中下游铜矿区的东北端。当时人们称丹阳铜为“善铜”、“嘉铜”,如铜镜铭文有云:“汉有善铜出丹阳,炼冶银锡清而明”,“杜氏作镜大毋伤,新有嘉铜出丹阳”,等等。这说明西汉以丹阳铜的质量最好。

吴王刘濞谋反时,所据有“章山之铜”。章山也在今安徽南部。又据《汉书•地理志》越嶺郡:“邛都,南山出铜。”邓都治今四川西昌市。该书还提到益州郡的俞元县怀山、来唯县从独山均出铜。俞元县在今云南澄江县,来唯县在今云南蒙自县。可见北起西昌、南迄蒙自的铜矿带,西汉时即已发现。锡产于南方,《史记•货殖列传》:“江南出连、锡。”“连”,或说即为锡,或说为铅、锡合金。

东汉的铜矿产地,据《[[续汉书•郡国志]]》载有四处:俞元、邛都、朱提、贲古。前两处是继承前代的,后两处是在川滇铜矿带新开的矿。实际上的铜矿产地,应不止四处。例如从东汉后期铜镜铭文演化情况来看,继“善铜出丹阳”之后,出现了“铜出徐州、师出洛阳”,或“铜以徐州为好、工以洛阳著名”等铭文铜镜,说明徐州是继丹阳之后的另一个著名的铜矿产地。此地就是 现在江苏省北部的铜山县。1955年在辽阳三道壕清理两座西晋壁画墓,出土了一 面鸟纹规矩镜,铭文为:“吾作大竟真是好,同出余州清且明兮”,亦是明证。又如山西运城洞沟的古铜矿遗址,崖壁上刻有东汉光和二年、中平二年的题记,考古工作者在1960年至1961年间发现有古矿洞七处,矿石是黄铜矿,也有少量孔雀石,并发现铁锤、铁钎等开矿工具和一块铜锭。可见著名的中条山铜矿,至迟在东汉末业已开采。

《续汉书•郡国志》记载锡的产地有三处。益州郡“律高,石室山,出锡”,贲古 “采山,出铜锡”。律高在今云南开远市北,采山则在今个旧市。可见“锡都”个旧,东汉时即已产锡。另一处为汉中锡,“有锡,春秋时曰锡穴”,有人怀疑此非锡矿,而可能是铅矿。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