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后期至五代(756—960年)中原地区疆域收缩和扩展

唐朝后期至五代(756—960年)中原地区疆域收缩和扩展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7-01-04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5939

标签:

摘要: 安史乱后,唐朝国力严重削弱,周边各族因长期受汉文化的影响,加强了自身的政权建设,乘机扩大了疆土,使汉族政权的疆土日缩。 一、北方疆域。8世纪中叶开始称雄于漠北的回纥汗国,对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和收复两京、河北,出力很大。9世纪初,回纥更强,大破吐蕃,恢复了自北庭、...

安史乱后,唐朝国力严重削弱,周边各族因长期受汉文化的影响,加强了自身的政权建设,乘机扩大了疆土,使汉族政权的疆土日缩。

一、北方疆域。8世纪中叶开始称雄于漠北的回纥汗国,对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和收复两京、河北,出力很大。9世纪初,回纥更强,大破吐蕃,恢复了自北庭、龟兹西至拔贺那国的交通道路,雄踞漠北。840年左右,回纥内乱迭起,被黯戛斯乘机攻破,各部分散,一部分南迁至唐边塞受唐招抚,余众分三支西迁:一支西南至甘州为中心的河西走廊地区,史称河西回鹘、甘州回鹘,11世纪初为西夏所并;一支西迁至新疆东部,以高昌为中心,建都喀喇和卓城,疆域西包龟兹,东至敦煌,北界天山,南邻于阗,史称西州回鹘或高昌回鹘;一支西迁至新疆西部和中亚,从10世纪中至13世纪初,以楚河为中心,建立了黑汗王朝,又称哈喇王朝,都城八拉沙衮,其西界至阿姆河,包有今新疆西部和中亚河中地区。

二、东北疆域。安史乱后,居于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的契丹和奚脱离了唐朝的控制,日益强大,10世纪初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公元916年建立强大的契丹帝国。此后为扩展疆土,西征回偶、党项、吐谷浑、阻卜和突厥余部,926年还灭了东面的渤海国,建为东丹国,952年又为辽所并。其时辽国疆域东至于海,西通西域。五代后唐时先占有营、平二州。936年后晋又割让山南代北地区的幽云十六州(幽、蓟、瀛、莫、涿、檀、顺、 新、妫、儒、武、云、应、寰、朔、蔚)给契丹,大体相当于今北京市和河北、山西二省的 北部地区。947年建国号曰辽。五代末后周于959年收复了十六州最 南的瀛、莫二州后,中原王朝和辽以河北的白沟河和山西内长城为界。

三、西南疆域。安史乱起,唐朝将陇右、河西及四镇兵力东调平乱,西边国防空虚,吐蕃伺机而取有唐朝的川西北、青东、甘东南地区,公元764—781年又先后凉、甘、肃、瓜、沙州,河西走廊尽人吐蕃。8世纪下半叶,吐蕃进人极盛时期,其疆土除本土青藏高原外,北包有河西走廊至新疆东部、湟水流域,东至陇山,东南有云南省西北角和四川盆地的西部山区,南有尼泊尔,西至中亚。国势十分强大,并不时与唐朝冲突,侵入关内道北部诸州,763年曾一度攻占长安。此后回鹘与唐联合对付吐蕃,云南的南诏也脱离吐蕃的羁绊,吐蕃处境孤立,势力日削。这样,吐蕃多次与唐会盟、败盟,最后于821—822年会盟,于次年立《唐蕃会盟碑》。9世纪中,吐蕃内乱。848年沙州土豪张议潮率众起义,赶走吐蕃守将,收复瓜、沙二州,遣使向长安报捷。851年遣使奉瓜、沙、伊、西、肃、甘、兰、鄯、河、峨、廓十一州图籍人献唐朝。唐封其为归义军节度使。861年张议潮又收复凉州。吐蕃退出陇右、河西。时归义军辖区东抵灵州,西达伊吾,尽有河西之地。时吐蕃内部分裂,王朝瓦解,西藏遂陷于分裂割据局面。

唐末交州土著势力崛起。906年交州土人曲承裕据安南,自称节度使。930年为南汉所灭,后经杨廷艺、皎公羡割据,至938年吴权自立为王,越南北部自成一区,脱离了中原王朝。自汉武帝平南越起,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原王朝直属版图的越南北部地区,至此完全脱离汉族中原王朝而独立。

从唐朝在756年安史之乱前后中国疆域变化的史事看来,中国主体王朝也即中原王朝国力的盛衰与中国疆域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中原王朝国力强盛时,边区少数民族政权无论是从仰慕中原经济、文化出发,抑或迫于强大的政治压力,形成一种强烈的向心力,以中原王朝首都为中心,其辐射力可达东西数万公里。当中原王朝内部发生动乱、国势衰落时,这种向心力立刻变成离心力,边区民族政权纷纷独立,自求发展,扩展自己的国力。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