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险综合管理社会意识体系现状

中国风险综合管理社会意识体系现状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09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3794

标签:

摘要: 中国风险综合管理社会意识体系现状 中国风险综合管理社会意识体系现状 1)非政府组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发展壮大,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s,NGO...

中国风险综合管理社会意识体系现状

1)非政府组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发展壮大,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s,NGO)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中国的NGO性质复杂,与西方的NGO在概念上很不同,数量也难以统计。

从组织体制上看,我国当前NGO共有以下四类:

(1) 高度行政化的社团。如工会、共青团和妇联,它们实际上与行政机关没有什么实质性差别。它们不受社团登记管理条例的约束,直接接受各级党政机关的领导,享受一定的行政级别,其领导人的任免由同级党委决定。

(2) 相当行政化的社团组织。如工商联、消费者协会等各种行业管理协会,它们有一定的编制并享有一定的级别,承担部分行政管理职能,其主要领导人实际上也由各级党政部门任免,享受干部待遇。

(3) 基本上民间化的学术性社团。如各种学会、研究会等,它们中的绝大多数没有专职的人员编制,其主要领导由学会自己推选产生并报经主管机关批准,不享受行政级别。但这些学会、研究会或协会中极少数也享有人员编制和行政级别的待遇。

(4) 民办非企业单位。这是非常特殊的一类非政府组织,它们没有行政级别,行政化程度很低,它们除了进行专业研究和交流外,还为社会提供某种专业性的服务。除金融体系和灾害管理体系中的非政府组织外,我国目前涉及风险管理领域的非政府组织寥寥无几,现有风险领域的民间组织和科研组织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级别上,都还远远不能满足我国风险综合管理的紧迫任务,应大力发展风险管理相关民间组织和学术机构。

2)公众

目前,我国公众的风险意识相对还比较薄弱,大多数人的防险自救意识和知识还比较薄弱。社区风险管理刚刚在起步阶段,向广大人民群众传播的通俗易懂的科普出版物及相关宣传品还相对较少。公众总体上还没有意识到风险不只是“一次性突发事件”,而是现代社会的常态。由于风险意识薄弱,人们对转移风险的途径和办法知之甚少。

我国公众风险意识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我们以往通过宣传的方式,夸大了政府在风险管理方面的能力,使公众对政府有较强的依赖性。正因为如此,我国在风险及灾害防御知识的科普教育方面尚未建立起研究、创作、推广、普及的社会合作体系和运作机制。甚至如何整合政府、学校、社区、企业、媒体等相关资源,建立“全民防御”的教育体系还未得到全社会的足够重视。

相比而言,尼泊尔的社区减灾工作比我国的还要好,因为该国的公众对政府的依赖性较低,有较强的自救意识。加德满都的25个行政区,每个区都有社区减灾训练基地和以年青人为主的自愿者队伍。

3)媒体

长期以来,对媒体管制的后果,就是使媒体视“报喜不报忧”的做法为新闻正道,这会使人们缺乏居安思危的意识,削弱公众对危机的心理承受力。过去,每逢突发重大事件、疫情,并在当地甚至许多地方产生公共安全震荡时,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的“常规动作”是封锁消息。在他们看来,过多的解释会引起更大范围的社会恐慌,这种做法只会令事件更加神秘,增强人们的恐慌。媒体作为提高风险管理必须借助的现代化手段之一,作用非常重要。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 50 个 Landsat 数据应用实例
  • QGIS-2.6.0发布
  • 丹麦基本概况
  • 大山包黑颈鹤简介
  • 中国淮河流域行政区与人口概况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