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08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8463

标签:

摘要: 行政区划是国家对所辖领土进行分级管理的区域结构,是中央集权出现后的产物。我国商、周时代实行封建制,即采取“封邦建国”的办法进行统治。商王和周天子除了王畿附近的土地由自己直接统治外,其他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卿大夫等各级大小领主,作为他们的采邑3各级领主除了对天...

行政区划是国家对所辖领土进行分级管理的区域结构,是中央集权出现后的产物。我国商、周时代实行封建制,即采取“封邦建国”的办法进行统治。商王和周天子除了王畿附近的土地由自己直接统治外,其他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卿大夫等各级大小领主,作为他们的采邑3各级领主除了对天子有少量象征性的纳贡和服役外,在自己的封地内有绝对的主权。天子和各级诸侯、卿大夫在自己辖区内各自为政,所谓“分土而治”。因此,在商、周疆域内无所谓行政区划。春秋中期以后,在不断的征战中,有些诸侯国君逐渐强大,开始发展中央集权,对新开拓的疆土和私家剥夺来的土地,不再进行分封制,而是由国君直接统治,采取分层划区进行管理, 地方行政区划由此出现。

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划制度从萌芽、出现到完全确立和全面推行,即从春秋初期至秦始皇统一全面实行郡县制,大约经过5个世纪的漫长历程。其过程与中央集权制度的萌芽、出现和全面确立几乎是同步的。行政区划制度全面确立以后,中央政府要将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就必然出现中央与地方在集权上的矛盾,当矛盾爆发时,就会出现一次中央和地方在权力上的调整。一部中国行政区划变迁史,也就是中央和地方权力的调整史。

行政区划既然是为统治和管理土地和人民设置的,因此区划的划分和管理决定因素是政治,包括政权更迭、疆域伸缩、民族分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等因素。但为了更有效地进行统治和管理,包括捍卫边疆、发展生产、增加赋税、便利交通等,自然条件和经济因素也是十分重要的条件。因此,历史上政区划分以政治为首要因素,同时顾及到自然、经济,在中央集权稳定的情况下,最理想的是三者兼顾。如果中央集权遭到威胁,则往往只考虑政治因素,而不顾及其他,这就是行政区划的政治主导原则,是由中央集权体制所决定的。

从政区地理角度考察,行政区划基本上有四个要素:一是层次,即中央到地方分几个层次进行管理,是行政区划的最基本要素。一般而言,层次少便于中央管理,上情容易下达;层次多,上下阻隔,政令不易通达。中国幅员广大,层次不能任意减少,但层次过多又会使地方权力增大,削弱中央的权力。因此中国政区沿革核心就是政区层次的调整变化,集中体现了中央和地方权力消长演变过程。二是幅员,即政区面积范围。《礼记•王制》:“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中国历史上有所谓“百里之县”、“千里之郡”、“万里之州”的说法,即不同层次有不同的管理幅员,以便更有效地进行统治。三是边界,这里说的是国家内部政区之间的界线。政区既然是中央集权国家为管理地方而设置的一种区划,其边界的划分当然以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为原则,同时考虑到经济的发展,尽可能与地理环境相一致,这也是巩固中央统治的基础。因此历史上曾经出现“山川形便”与“犬牙相错” 两条相矛盾的原则。中国历史上政区边界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是这两个原则的并存和交替的过程。四是行政中心。一个政区必定有一个管理的行政中心。这个行政中心位置的确定,主要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但当政治形势、政区幅员大小或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时,政治中心也会发生变化。

二三千年来,随着国家疆域的变迁,中央政府权力的兴衰,地方势力的消长,自然、经济、人口情况的变化,行政区划的层次、幅员、边界和行政中心都有过十分繁复的变迁。这种变迁很大程度综合反映了我国人文地理面貌的变化。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