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水陆交通线的调整演化对城镇兴衰的制约

传统水陆交通线的调整演化对城镇兴衰的制约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05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3547

标签:

摘要: 自从公元907年朱温篡唐自立,定都汴州(今开封市),一举改变了自周、秦、汉、唐近二千年长期以长安、洛阳为全国政治中心的局面,这一举动也使开封以北平原地区的南北交通干线发生某些相应的改变,主要是从哪里选择最佳的黄河津渡点。 以往当国家政权中心在陕、洛时,从幽州(...

自从公元907年朱温篡唐自立,定都汴州(今开封市),一举改变了自周、秦、汉、唐近二千年长期以长安、洛阳为全国政治中心的局面,这一举动也使开封以北平原地区的南北交通干线发生某些相应的改变,主要是从哪里选择最佳的黄河津渡点。

以往当国家政权中心在陕、洛时,从幽州(今北京市)沿太行山东麓传统大道南下,至卫州(今汲县)折向西南,以孟津(今河南孟县南)为渡黄河点是最为近捷的路径。可是当国家政权中心东移至汴州(今开封市)的时候,再由孟津渡河,然后东返,显然迂远了。于是人们改从相州(今安阳市)至汤阴县转向东南黎阳津(今浚县东南)、白马津(今滑县北)渡过黄河,再经韦城(今河南滑县东南万古集妹村)、长垣县(今县西南),插向汴京。即便如此,人们发现由幽州(今北京)西南行的山前大道还不是最近捷的,如果从幽州径直南下经雄州(今雄县)、瀛州(今河间县)、冀州(今冀县)、贝州(今清河县西),沿着一段永济渠至魏州(今大名县东北),然后南至澶州德胜津(今河南襥阳市南)渡过黄河,再经卫南(今滑县四间房乡)、韦城、长垣直指汴京会更便捷。这条纵贯华北平原腹心地带的南北大动脉首先在9世纪末以来南北战争中受到重视,北宋立国以后辟作宋辽使节往来的驿道,11世纪后期渐渐衰落。

从北宋政权立国之初的发展进程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从9世纪开始逐渐移向江南的历史来考察,为了维系国都开封的物质供应,依靠汴河、五丈河一济水、惠民河一蔡水几条运河转漕的社会现象极为突出,因此,华北平原北部还出现了一条联系开封与山东半岛的济水一五丈河交通热线(又称“京东路”),伴随着这三条水陆交通线的发展变化,在平原北部相应出现了三条城镇密集带。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