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的道和初郡

秦汉时期的道和初郡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23-05-05 编辑:moboyoshi 浏览次数: 7969

标签:

摘要: 秦汉的“道”是县一级的行政单位。据《汉书•百官公卿表》,秦代设道以管理少数民族,即所谓县“有蛮夷曰道”。汉承秦制,保留道的建制,《汉书•地理志》后序说,西汉末年有道32。道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这从许多道名可一望而知,如氐道、甸氐道、刚氐道、湔氐道是氐族及其各个...

秦汉的“道”是县一级的行政单位。据《汉书•百官公卿表》,秦代设道以管理少数民族,即所谓县“有蛮夷曰道”。汉承秦制,保留道的建制,《汉书•地理志》后序说,西汉末年有道32。道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这从许多道名可一望而知,如氐道、甸氐道、刚氐道、湔氐道是氐族及其各个分支所居;羌道、雙道、翟道是羌人、奭人、翟人集中的地区;夷、狄、戎是华夏族对周边民族的称呼,戎邑道、夷道、狄道之名即由此而来;还有些道名比较特别,如绵诸道、猸道、义渠道,其实也都是少数民族的名称,绵诸、义渠都是戎人的分支。

道的行政管理方式与一般的县有何区别,今已不明,但推测起来至少应有两个特点:一是保留少数民族原有的生活方式,二是在征收赋税方面有所优待。但是西汉道的分布却使人产生一个疑问: 汉代是多民族的统一大帝国,除汉人以外,边郡到处分布着少数民族,何以道的数目只有32,而且分布在西北和西部诸郡?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道的分布范围主要在战国末年秦国境内,这似乎说明道的设置可能早到战国时代。当时秦国在征服少数民族政权后,就设道予以治理。

秦惠文王十一年县义渠,很可能随之置义渠道。南郡的夷道也置于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前。云梦秦简中的《南郡守腾文书》发布于秦始皇二十年,其时已有“南郡守腾谓县、道啬夫”的话,可见南郡早有道的建置,也许正是秦昭王取南郡以后的新政。汉初继承秦代政策,可能又增设了若干道。当时西汉版图比秦代要小,无需制定新的管理少数民族的政策。

汉武帝元鼎年间以后,情况就大不相同,南越、西南夷等大片地区归入西汉版图,这时少数民族的居住地已不是零散的点,而是大片的面,过去设道的办法已不适用,因此元鼎六年(前111年)后武帝在南越、西南夷地区置初郡17,以为管理少数民族的特别行政区域。初郡的特点是:“以其故俗治,无赋税。” 初郡的设置就是取代道制的新措施。在初郡内仍然保留少数民族那一套统治机构,封其君长为王,为侯,如牂牁郡与益州郡中的句町王、夜郎王、滇王等。由初郡的制度可以推想,道与县的最大区别,恐怕就在行政制度上。道以下大约不设乡里,而保留土著的行政管理方式。后世如南朝的左县,唐的某些羁縻州郡,及元代以后的土司实都滥觞于秦汉的道,可惜由于文献资料的缺乏,不可能对道制进行更深人的研究。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